朱标原本以为,内燃机终于研制成功后,会先制作一辆小汽车给他开。
没想到,第一辆可以勉强量产的内燃机车居然那么大。
不过仔细一想,这才正常。
现在没有机床,小零件需要精密的手工艺,非常难制作。
历史中许多机械都是先弄出一个笨重的大个子,然后逐渐缩小。
因为橡胶要下一次返航才能运来,工匠们绞尽脑汁,给大个子机械车弄了个履带。
朱标看到成品的时候,脑袋里一下子蹦出“五对负重轮”
。
不过听说二战时,很多装甲车、坦克,都是用拖拉机改的。
或许这还真能改成“五对负重轮”
。
蒸汽船目前挺好使,煤炭也好开采。
相比煤炭,石油开采还需要工匠们继续研究。
所以海船仍旧使用蒸汽锅炉,没有立刻着手制造内燃机驱动的海船。
朱标知道自己这一方技术发展后,一定会有其他国家学习,不可能阻止技术的传播。
作为第一技术国,大明可以放心制造蒸汽船。
等其他国家开始研制出一点名堂后,就将蒸汽船高价卖给他们,大明自己换成内燃机驱动的海船。
朱标不知道现代“轮船”
是个什么构造,他只能将自己经常乘坐游轮时看到的船的外形描述给工匠们,让工匠们自己琢磨。
工匠们琢磨出了很多东西,朱标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的轮船解构,反正能用就行。
在朱标的详细解释下,大明朝廷终于接受海船发动机先继续用蒸汽机,内燃机先在农用机械上试验,成熟之后再一波换的策略。
朱标说,用旧的东西可以去国外换粮食和金银,根据在高丽贩卖破烂武器的收益。
他们相信朱标的话。
武器总会更新换代。
以前销毁武器是一大问题,现在卖给其他国家也不错。
最好卖得更远一点,才不影响大明周边安全。
“那为何不把大明周边扫平了?这不就不用担心大明周边安全了?”
武将们发出灵魂质问,文臣们皆撸起了袖子,要和武将拼命。
你们打完仗还要我们收拾和治理,能不能给我们喘口气的时间!
啊!
朱元璋若有所思:“最近仗不多,几个小家伙就能解决,你们这些老头子反正也上过培训班,读过书,由武转文吧。”
武将们:“?”
朱元璋道:“常遇春、康茂才和花云能干得很好,你们也能,朕相信你们。”
武将们再次:“?”
就算陛下你自称“朕”
来威胁我们了,我们也觉得很恼火,并不想案牍劳形去处理那些琐事啊!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